5月24日,中心成立1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公法学论文的选题与写作”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通过腾讯会议,采用线上形式。本次中心邀请到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施立栋副教授作为主讲人,演讲主题为“公法学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孙成副教授主持讲座。
孙成副教授首先分享了本次讲座举办的契机,乃源于个人研究中的困境和对硕士生写作现状的观察。他认为,论文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何能走出自我怀疑的困境,最后在自我较劲中完成写作任务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论文写作虽没有“捷径”,但存在“技巧”。他将施立栋老师的文章比喻成淮扬名菜大煮干丝,“选材简单,但回味无穷”。
本次讲座,施立栋副教授主要围绕什么是公法学论文、公法学论文的选题、公法学论文的写作三个方面展开分享。
施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对公法学论文的理解,他认为,学术论文具有多重面孔,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也存在“三步阶梯”,即习作论文是在一定阶段内对研究能力训练后的结果反馈,而学位论文其体系性要求更强,要求展现创新成果。发表论文则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提升认知的重要途径。公法学论文具有本土化、有情怀、可操作性的特质,因此公法学论文写作一定要围绕本国的宪法、规范来进行,平衡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选择公法的研究本身就是有情怀的,要“永远选择站在鸡蛋一边”;在探讨制度完善策略时,避免仅仅提一些比较空洞的观念性措施。
在公法学论文的选题方面,施立栋教授强调,论文写作需要投入至少一半的精力在选题上。不同时点必然呈现出选题的差异性。他提倡运用“反向思维”,并指出创新可以体现在观点、视角、方法或材料等方面。他建议研究生通过看学科书目汇览、阅读综述性文献、案例分析和实务界文章,快速找到研究选题,并认真做好文献综述,以发现创新点。
关于写作实践,施立栋副教授给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尝试模仿优秀论文、学会品鉴、以写代读和少听多练。他强调,论文写作不仅是学术能力训练的反馈,也是推动阅读和研究的重要手段。此外,施教授还分享了关于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技巧,包括如何写好文章的首尾部分、注重谋篇布局以及锤炼语言表达等。
分享环节结束后,施立栋副教授与线上参与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公法学论文选题与写作的疑惑。通过本次讲座,施立栋副教授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写作指导,也为公法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此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