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YU UED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English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中心动态

我中心咨政成果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1年中国智库特色案例

2021928日(周二),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暨《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21)》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围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研讨。


在开幕式上致辞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原国务院副秘书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徐青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林波在会上发布《中国智库AMI综合评价研究报告(2021)》。会上对入选2021年中国智库特色案例的单位颁发了证书。我中心的咨政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智库特色案例【咨政建言】,案例名称为“积极撰写咨政报告服务党和国家港澳工作决策”,中心主任邹平学教授代表中心上台领取证书并参加了会议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以四年为周期,持续推进全球智库、中国智库、国家高端智库的建设与评价研究工作,始终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宗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连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智库评价研究成果。

20206月评价院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面向全国开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的相关调查,以“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2021年版)”和《人文社会科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GB/T 40106-2021)》为标准,聚焦“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和“内部治理创新”六项特色指标,以智库自行申报为基础,以多元评价结果为参考,进行智库综合评价和特色案例遴选,并最终撰写完成了《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21)》。该报告通过扎实的数据、专业的分析和特色案例分享,总结“十三五”时期智库建设成果,展望“十四五”时期智库发展方向,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次入选的特色案例是从全国454家智库反馈的621份《特色申报书》中,基于“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2021)”,通过课题组组织召开的书面评审、课题组初评、专家评审、会议评审,以专家委员的多元评价为参考,最终评选出特色案例56份,其中咨政建言14份、理论创新和舆论引导9份、社会服务10份、公共外交7份、内部治理创新16份。入选“咨政建言”特色案例共14家单位,其他13家单位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科院中国昆明南亚东亚研究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战略智库、中国银行研究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我中心此次能够入选,显示了中心智库工作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显示度和声誉度,这是与中心成立十二年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指导下,在学校的倾力打造和重视帮助下,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港澳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咨政建言、专项工作、学术研究、舆论引导、资料信息建设、对港澳交流等智库工作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十二年来,中心撰写上报咨政报告100多份,获得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的有10多份,大部分报告被中央部委采纳。中心多人多次参加中央领导主持的内部座谈会,多次参与和承接中央部委委派的重大专项工作。咨政成绩多次获得国务院港澳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外交部、两个中联办等中央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的表扬肯定。


【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177月在201312月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基础上,由中编办正式批复成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研究单位。评价院现分管领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单位,“以制定标准、组织评价、检查监督、保证质量”为主要职责,以制定和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标准,承担和协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构建和确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主要职能,旨在创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评价导向,坚持科研强院、人才强院和管理强院的办院方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9日 15:06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2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