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将迎来《港区国安法》颁布实施5周年。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海波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港区国安法》的实施不仅恢复了秩序,更重构了香港社会的宪制认同,而法治的稳定使香港重新更好地发挥“超级联系人”功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海波(中评社资料图)
叶海波表示,《港区国安法》实施五周年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彻底扭转乱局,实现由乱及治的历史性转折。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香港面临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安全和治理危机,暴乱导致超过千场示威冲突、近五千人被捕,公共设施损毁超过数十亿港元,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香港街头暴力活动基本绝迹,市民安全感指数显着回升。《港区国安法》实施帮助香港特区由乱到治。二是推动完善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基本法第23条立法停滞20多年后,香港近来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等立法,完善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三是提升管治效能,激活经济和社会活力。第七届立法会通过法案数量同比显着增多,行政效率也显见提升。总之,《港区国安法》的实施不仅恢复了秩序,更重构了香港社会的宪制认同,而法治的稳定使香港重新更好地发挥“超级联系人”功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关于《港区国安法》对香港安全与发展的战略作用,叶海波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港区国安法》筑牢安全根基,构建“三位一体”防护网,在香港形成“港区国安法+本地条例+附属规例”的法律架构,覆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港区国安法》禁止四类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明确了行为的界限,强化了国家安全维护的法律威慑。同时,驻港国安公署与香港警队等执法部门功能互补、合作互动,强化了执行机制。《港区国安法》催化发展动能,使安全环境转化为经济竞争力。香港“秩序与安全”指标排名全球前列,2024年竞争力排名全球第3,连续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指标显着复苏。《港区国安法》巩固“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国际调解院总部落地香港,体现国际社会对香港法治的认可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叶海波指出,针对西方社会对《港区国安法》的质疑,一是要从法理正本清源,破除西方社会双重标准的迷思。《港区国安法》依据中国宪法和基本法制定,符合法治原则。中国基于实际形势制定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这也是全球主要国家的普遍经验。西方国家对《港区国安法》是双重标准。二是讲好《港区国安法》的故事,以事实精准传播,用数据破解污名化。香港经济自由和法治指标均表现亮眼,国安案件保释和量刑数据也显示香港司法保持依法独立审判,维护法治十分有力。三是主动开放协作,积极构建国际话语新阵地,召开相关国际研讨会,邀请学者和专家访港瞭解实际情况,强化国际交流和国际城市的地位。四是持续革新制度,以高效治理作为回应质疑的长期策略。